肺炎是什麼?為何會致命?如何預防?
肺炎是一種常見但不容忽視的疾病,尤其對於年長者、嬰幼兒及免疫力較低的人群,更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,甚至威脅生命。隨著環境污染加劇、新興病毒不斷出現,以及現代人壓力過大、作息不規律,肺部健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許多人以為肺炎只是單純的感冒或咳嗽,但實際上,它可能來自多種病原體,影響肺部功能,導致呼吸困難、血氧下降,嚴重時甚至引發呼吸衰竭或敗血症。因此,了解肺炎的成因、危險性,以及如何透過生活習慣與飲食來預防,對於維護健康至關重要。
肺炎是什麼?
肺炎(Pneumonia)是一種肺部感染,可能由細菌、病毒、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,導致肺泡充滿液體或膿,使氧氣交換困難。常見的病原包括:
- 細菌性肺炎:肺炎鏈球菌(Streptococcus pneumoniae)最常見,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軍團菌等。
- 病毒性肺炎:流感病毒(Influenza)、新冠病毒(COVID-19)、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等。
- 真菌性肺炎:免疫力低下者(如癌症、糖尿病患者)較易感染,如念珠菌、隱球菌。
為何肺炎會致命?
肺炎的嚴重程度取決於患者的年齡、免疫力和病原體的毒性,可能導致以下致命併發症:
- 呼吸衰竭:肺泡充滿分泌物,導致血氧下降,嚴重時需呼吸機維持生命。
- 敗血症:感染進入血液,引發全身性炎症反應,造成器官衰竭。
-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(ARDS):肺部發炎導致氧氣無法進入血液,致命率高。
- 肺膿瘍:肺部組織壞死,形成膿腫,可能需要手術引流。
高危險群包括:
- 老年人(65歲以上)
- 嬰幼兒(5歲以下)
- 慢性病患者(糖尿病、心肺疾病)
- 免疫功能低下者(癌症、接受器官移植者)
如何預防肺炎?
1. 接種疫苗
- 肺炎鏈球菌疫苗(PCV13、PPSV23):建議65歲以上長者、慢性病患者接種。
- 流感疫苗:減少流感併發肺炎的風險。
- 新冠疫苗:降低因COVID-19引發嚴重肺炎的機率。
2.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
- 勤洗手,避免病原體傳播。
- 戴口罩,減少飛沫感染。
- 避免觸摸口鼻,降低病毒進入體內的機會。
3. 改善生活習慣
- 戒菸:吸菸會損害肺部免疫力,增加感染風險。
- 規律運動:增強心肺功能,提高抵抗力。
- 充分休息: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系統。
營養師建議的生活與飲食調整
飲食對提升免疫力、預防肺炎至關重要,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:
1. 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
- 維生素C(抗氧化、增強免疫):奇異果、柑橘類、紅甜椒、芭樂。
- 維生素D(調節免疫反應):鮭魚、蛋黃、曬太陽補充。
- 鋅(促進白血球功能):牡蠣、牛肉、南瓜子、堅果。
- Omega-3脂肪酸(抗炎):鮭魚、亞麻籽、核桃。
- 優質蛋白質(修復組織、強化免疫):雞肉、魚肉、豆腐、蛋、乳製品。
2. 保持肺部健康的飲食
- 多吃抗氧化食物:如綠葉蔬菜、莓果,減少自由基對肺部的傷害。
- 補充益生菌:優酪乳、味噌、泡菜,維持腸道健康,提升免疫力。
- 減少發炎食物:少吃加工食品、油炸食品、高糖飲食,以降低身體慢性發炎狀態。
3. 保持充足水分
- 每天飲水2000-2500ml,幫助稀釋黏液、促進痰液排出。
- 可飲用溫水、蜂蜜水、生薑茶,減少呼吸道不適。
4. 避免傷害肺部的飲食
- 少吃高鹽飲食:過量鈉會加重肺部負擔,如醃製食品、泡麵。
- 避免酒精:酒精會降低免疫力,使肺部更易受感染。
溫馨提醒
肺炎可防可控,但對高危險群來說,仍然可能致命。因此,預防重於治療,除了接種疫苗與保持良好衛生習慣,日常飲食與生活方式的調整也是關鍵。透過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、充足睡眠,我們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,減少肺炎的發生風險。
如果出現持續咳嗽、發燒、胸悶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應立即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。讓我們從日常做起,保護自己的肺部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