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大癌症之首,大腸癌是怎麼來的?平常如何挑選飲食,遠離大腸癌
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之首,近年來發病率持續上升,已成為一項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。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和飲食不均衡,導致大腸癌的風險不斷增加。
大腸癌形成原因
- 飲食習慣: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引起大腸癌的重要原因之一。高脂肪、高紅肉、低纖維的飲食會增加腸道的負擔,特別是加工肉類,例如香腸、培根、熱狗等,含有致癌物質如亞硝酸鹽,容易導致腸道細胞的突變,增加大腸癌風險。
- 缺乏纖維:纖維素有助於腸道蠕動,促進糞便排出,減少腸道暴露於致癌物的時間。然而,現代人攝取的纖維通常不足,造成腸道蠕動減緩,增加毒素在腸道停留的時間,進而提高大腸癌的風險。
- 缺乏運動:運動不足會導致腸道蠕動減弱,增加便秘的機會,這使得致癌物長時間停留在腸道中,增加腸道細胞受到傷害的風險。此外,缺乏運動也會導致體重增加,進一步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- 家族遺傳: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,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,這與遺傳因素和家族飲食習慣有關。因此,有家族史的人更需要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。
- 長期吸煙與飲酒:煙草中的致癌物質會直接或間接刺激腸道細胞,增加癌症風險。酒精則會損害腸道黏膜,影響腸道健康,長期飲酒更會提高大腸癌的發生率。
造成的影響
大腸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當症狀出現時,可能已進入中晚期。以下是大腸癌對生活的潛在影響:
- 腹痛、便秘或腹瀉:這是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,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。
- 便血:如果發現大便中帶有血液,這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,應立即就醫檢查。
- 體重減輕、食慾不振:隨著腫瘤增長,可能會影響腸道吸收營養,導致體重下降、疲倦無力等問題。
生活及飲食如何改善
- 多攝取高纖維食物:纖維素可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排出體內毒素。建議每天攝取25-35克的膳食纖維,主要來源包括:
- 全穀類:如糙米、燕麥、小米、全麥麵包。
- 蔬菜:例如深綠色葉菜類(菠菜、羽衣甘藍)、花椰菜、紅蘿蔔等。
- 水果:富含纖維的水果包括蘋果、梨、橘子、木瓜和香蕉等。
- 豆類:如黑豆、紅豆、綠豆、鷹嘴豆等。
- 適量攝取紅肉,避免加工肉品:紅肉(牛肉、豬肉、羊肉)的攝取應控制在每週500克以下,並盡量選擇新鮮、未加工的肉類。加工肉品如香腸、培根、臘肉則應盡量避免,因其含有亞硝酸鹽和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。
- 補充益生菌與益菌生: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平衡,減少有害細菌的生長,降低大腸癌風險。可選擇酸奶、優酪乳、納豆等發酵食品。此外,益菌生(如寡糖)是益生菌的「食物」,可幫助益生菌增殖,維持腸道健康。
- 增加抗氧化食物的攝取: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β-胡蘿蔔素、茄紅素等,有助於減少自由基對腸道細胞的傷害。這些抗氧化物質廣泛存在於蔬果中,建議每天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,以確保攝取多種抗氧化營養素。
- 定期運動: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、騎腳踏車等,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,降低大腸癌風險。
- 戒煙與限酒:吸煙和過量飲酒都是增加大腸癌風險的因素。建議戒煙,並限制酒精攝取,尤其是避免烈酒的攝取。
溫馨提醒
- 定期篩檢:45歲以上的成年人,特別是有家族史或高風險族群,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,如糞便潛血檢查、大腸鏡檢查,以便及早發現問題。
- 注意體重管理:肥胖是大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,建議維持健康體重,避免過度肥胖。
- 調整烹調方式:避免油炸、燒烤、煙燻等烹調方式,改採用蒸、煮、燉的方式,減少致癌物的產生。
- 補充水分:水分對於腸道健康至關重要,建議每天飲用至少2000毫升的水,幫助食物順利通過腸道,減少便秘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