漂白劑是什麼?食用可能造成什麼影響
為什麼食物要「變白」?
打開一包米粉或白白的豆干,你有想過:為什麼它們看起來那麼白?這種「潔白」並非天然,而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添加物——漂白劑。
漂白劑可使食物看起來更潔白、更新鮮,但這些化學成分真的能安全吃進肚子裡嗎?尤其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,若攝取過量或長期暴露,又會帶來哪些風險呢?本文將以簡單方式說明漂白劑是什麼、使用在哪些食品中,以及對兒童健康的可能影響。
何謂漂白劑?它在食品中扮演什麼角色?
**漂白劑(Bleaching agents)**是一類能讓食品顏色變得潔白、去除雜色的化學添加劑。其主要功能如下:
- 去除天然色素(如黃、棕、灰色)
- 抑制褐變反應,延長食品賣相壽命
- 增強白色加工品的「潔白感」
常見的食品漂白劑包括:
漂白劑名稱 | 化學名稱 | 食品常見用途 |
---|---|---|
二氧化硫 | Sulfur dioxide(E220) | 乾果、蜜餞、冬粉、粉絲、果汁 |
焦亞硫酸鈉 | Sodium metabisulfite(E223) | 魚漿、蔬菜脫色、豆干、糕點 |
過氧化苯甲醯 | Benzoyl peroxide | 麵粉漂白(台灣已禁用) |
過氧化氫 | Hydrogen peroxide | 部分國家用於乳品或魚漿漂白(限加工) |
台灣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規格標準》中對漂白劑用途與限量有嚴格規定,例如二氧化硫在蜜餞中限量為70 ppm。
但有些地下工廠仍可能違法超量添加或用於不被允許的食品,成為潛在風險。
吃進漂白劑,對孩子有什麼影響?
1. 可能引發氣喘與過敏反應
根據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》期刊的研究指出,二氧化硫在體內會形成亞硫酸鹽(sulfites),而這種物質被證實可能誘發呼吸道過敏反應,特別是氣喘兒童更為敏感。
📌 參考文獻:
Bush, R. K., Taylor, S. L., Nordlee, J. A., & Busse, W. W. (1986). Prevalence of sensitivity to sulfiting agents in asthmatic patients.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, 78(3 Pt 1), 409–416.👉 約5–10%的氣喘兒童可能對亞硫酸鹽類產生呼吸困難、喉嚨緊縮等症狀。
2. 干擾維生素B1(硫胺素)代謝
亞硫酸鹽類漂白劑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B1,也會抑制人體吸收。維生素B1對兒童神經系統發育極為重要,若長期攝取不足,恐影響神經傳導與專注力發展。
📌 期刊佐證:
Kimura, M., & Itokawa, Y. (1983). Cooking losses of minerals in foods and its nutritional significance.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, 29(4), 345–354.
3. 腸胃道刺激與嘔吐、腹瀉
漂白劑殘留若過量,可能刺激胃腸道黏膜,引起噁心、腹痛、腹瀉等反應。特別是二氧化硫在胃酸中會形成亞硫酸,具強烈刺激性,對腸胃較脆弱的孩子尤其明顯。
4. 潛在神經毒性與細胞損傷(動物研究)
雖然目前針對人類的證據仍有限,但根據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》研究,長期餵食高劑量亞硫酸鹽的老鼠出現腦部氧化壓力上升、神經細胞損傷與學習力下降。
📌 參考文獻:
Błaszczyk, A., et al. (2014). Sulfur dioxide exposure affects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and impairs memory in rats.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, 70, 96–104.
哪些常見食品中容易出現漂白劑?
食品類型 | 潛在添加漂白劑 | 家長建議 |
---|---|---|
蜜餞、梅子 | 二氧化硫 | 選購時查看是否標示「未使用二氧化硫」或「天然醃漬」 |
粉絲、冬粉 | 硫化合物漂白 | 選擇透明偏黃、不過白的產品較天然 |
乾果(如葡萄乾) | 防腐與漂白並用 | 少量食用,選擇無添加版本 |
豆干、魚板 | 亞硫酸鹽或漂白處理 | 自製豆製品或購買有機品牌更安心 |
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漂白劑?
✅ 看標示選食品:避免選購顏色「異常潔白」的產品,查看成分是否有「二氧化硫」「亞硫酸氫鈉」等字眼。
✅ 鼓勵原型食物攝取:例如以天然水果代替蜜餞,以全穀雜糧代替漂白澱粉。
✅ 自製食物更安心:如自己做乾果、果乾、醃梅、豆干,可掌控原料與添加物。
✅ 提醒老師與營養午餐選品:學校選品也要注意加工食品中是否可能有非法添加漂白劑。
食物的「白」不是越白越好
漂白劑本身是被法規限定使用的合法添加物,在劑量控制下不一定造成危害。但對於身體尚在發育、代謝系統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,攝取過多仍可能引發過敏、營養吸收干擾或腸胃刺激。因此,選擇天然、無漂白處理的食品,才是守護孩子健康的關鍵一步。
🔎 免責聲明與資訊提醒:
本文內容僅供營養知識與健康教育參考,並非醫療建議。各類食品添加物的使用皆須依照國家相關法規進行,文中提及成分與健康影響為綜合文獻與研究探討,實際狀況仍依個體差異而異。若有特定健康狀況,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或營養人員評估。
📌 資訊若有修正,仍以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告為準。
參考文獻
-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,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》,2024年。
- Bush, R. K., Taylor, S. L., Nordlee, J. A., & Busse, W. W. (1986). Prevalence of sensitivity to sulfiting agents in asthmatic patients.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, 78(3 Pt 1), 409–416.
- Kimura, M., & Itokawa, Y. (1983). Cooking losses of minerals in foods and its nutritional significance.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, 29(4), 345–354.
- Błaszczyk, A., et al. (2014). Sulfur dioxide exposure affects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and impairs memory in rats.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, 70, 96–104.
- 林淑華(2019)。《食品添加物實用手冊》。華杏出版。
- 黃秋美主編(2022)。《食品科學概論》(第八版)。華格那圖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