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見沖泡粉類湯包,可能存在的食品添加劑,食用可能造成的危害
【一沖即喝的湯包,藏著什麼添加物?】
──常見沖泡粉類湯包的食品添加劑與潛在風險
沖泡式湯包、即溶玉米濃湯、沖泡味噌湯、牛肉粉湯…這些快速方便的調味粉,幾乎是許多家庭、學生和上班族的必備品。但這類產品背後,可能蘊藏著各式食品添加劑,若攝取過多,對健康也可能埋下隱憂。
本文將以營養師專業角度,帶你看懂常見沖泡湯包中的添加物種類、功能與潛在風險,協助民眾在選購時做出更聰明的選擇。
一、沖泡湯包常見的食品添加劑與功能
添加劑分類 | 常見成分 | 功能說明 | 食品應用 |
---|---|---|---|
調味劑 | 味精(麩酸鈉)、呈味核苷酸二鈉(I+G) | 增強鮮味、改善風味 | 濃湯粉、沖泡麵湯 |
增稠劑 | 玉米澱粉、修飾澱粉、瓜爾豆膠、羧甲基纖維素鈉(CMC) | 增加濃稠感、改善口感 | 玉米濃湯粉、羹湯包 |
防腐劑 | 苯甲酸鈉、己二烯酸鉀 | 延長保存期、抑菌 | 沖泡湯粉、調味粉 |
抗氧化劑 | 異抗壞血酸鈉(E316)、BHA、BHT | 防止油脂氧化、延緩變質 | 含油湯粉、肉味調味包 |
香料與色素 | 天然香料、人工香精、焦糖色素、辣椒紅色素 | 提供香氣與色澤,模仿天然湯底外觀 | 味噌湯粉、牛肉湯粉 |
乳化劑 | 單甘油脂肪酸酯、卵磷脂 | 改善油水混合穩定性 | 奶油濃湯粉、奶精粉湯底 |

二、這些添加劑會對健康造成什麼風險?
以下整理幾種高頻率出現在沖泡湯粉中的添加劑,以及攝取過多的可能危害:
1. 味精與呈味劑過量 → 味覺疲乏、腦部興奮過度
味精雖被認為安全,但若攝取過多,部分敏感族群(如兒童、偏頭痛患者)可能出現「中餐館症候群」(如心悸、頭痛、臉潮紅)。呈味核苷酸(I+G)與味精併用會放大鮮味,更容易讓人「吃不出鹹度」,導致高鈉攝取。
2. 磷酸鹽類(如含磷增稠劑) → 影響鈣吸收、骨密度
長期攝取大量含磷加工食品,會干擾鈣吸收,影響骨骼發育與健康,特別對兒童與老人族群較不利。
3. 防腐劑過量 → 擾亂腸道菌叢與潛在過敏
常見如苯甲酸鈉與己二烯酸鉀,在高濃度下可能刺激腸胃,與某些色素共同存在時甚至會影響兒童行為(如注意力不集中)。
4. 人工香料與色素 → 干擾神經系統與過敏風險
某些人工香料、焦糖色素在高溫烹調下可能產生微量致癌物。
雖合法添加,但過敏體質者可能出現頭痛、蕁麻疹或氣喘等反應。
5. 油脂氧化物 → 增加體內自由基與慢性病風險
含有油脂的湯粉若保存不當或添加抗氧化劑不充足,可能產生氧化產物,對心血管與肝臟造成長期負擔。
三、從營養師角度,這類湯粉應該怎麼選?
- ✅ 建議選購原料簡單、無多餘添加物的產品
例如標示無味精、無磷酸鹽、使用天然香料者優先。 - ✅ 閱讀成分表,避免「添加物過密」
出現5種以上食品添加劑(如調味劑、防腐劑、色素、增稠劑、香精)即為高加工食品,建議減少頻率。 - ✅ 控制頻率與份量,不取代正餐
沖泡湯粉應偶爾飲用,切勿天天當湯品,尤其兒童每日鈉與磷攝取需特別控管。 - ✅ 自行熬煮或用天然食材替代
如用昆布、柴魚片、蔬菜熬湯,調味上可改用味噌、天然鹽、香菇粉等方式達到健康與美味兼具。
三、快速方便的背後,也藏著「加工代價」
- 沖泡湯粉雖然省時又方便,但當你習慣了這種「重口味、濃香味」的速成湯品,也可能悄悄影響了味覺判斷與健康平衡。
- 從營養師角度來看,重點不在完全禁止,而在於頻率與選擇。多攝取原型食物、適度使用沖泡品,就能享受便利又守護健康。
🔎 免責聲明與資訊提醒:
本文內容僅供營養知識與健康教育參考,並非醫療建議。各類食品添加物的使用皆須依照國家相關法規進行,文中提及成分與健康影響為綜合文獻與研究探討,實際狀況仍依個體差異而異。若有特定健康狀況,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或營養人員評估。
📌 資訊若有修正,仍以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告為準。
參考文獻
-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,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》,2024年。
- Calvo, M. S., & Tucker, K. L. (2013). High phosphorus intake and bone health.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, 1301(1), 29–35.
- EFSA Panel on Food Additives and Flavourings (FAF). (2021). Safety assessment of food flavourings and enhancers. EFSA Journal, 19(4), 6578.
- BfR (German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). (2015). Health risks of artificial flavourings and preservatives in food.
- 林淑華(2019)。《食品添加物實用手冊》。華杏出版。
- 黃秋美主編(2022)。《食品科學概論》(第八版)。華格那圖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