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保濕劑是什麼?食用可能造成什麼影響
食物不乾不裂的秘密──保濕劑是什麼?對人體會有影響嗎?
你是否發現,超市買的蛋糕不會因為冷藏而乾裂?餅乾吃起來不硬、糖果保持濕潤、果乾也柔軟好咬?這些食品能夠維持「濕潤」、「軟Q」、「不變質」的秘密之一,正是來自一類常被忽略的食品添加物:保濕劑(Humectants)。
保濕劑在食品中默默發揮大作用,但不少家長擔心這些「看不見的成分」會不會傷害孩子的身體?本文將帶你從食品科技與營養安全的角度,深入了解保濕劑的功能、應用與可能風險。
一、什麼是保濕劑?
保濕劑(Humectants)是一類能吸收水分並與水結合的食品添加物,主要功能是幫助食品維持濕潤、延緩乾燥或硬化。
🔍 簡單比喻:
保濕劑就像是食物裡的小海綿,能抓住水分不讓它們跑掉,讓產品吃起來更柔軟不乾裂。
🔬 化學特性:
保濕劑多為多羥基化合物(如甘油、山梨醇),具有親水性,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或鎖住食品中原有的水。
二、常見保濕劑種類與應用食品
保濕劑名稱 | 英文名稱 | 常見食品應用 | 功能特性 |
---|---|---|---|
甘油 | Glycerol (E422) | 糖果、果醬、蛋糕、乳酪 | 保濕、增甜、改善口感 |
山梨醇 | Sorbitol (E420) | 無糖口香糖、軟糖、保健食品 | 保濕、防止糖結晶 |
丙三醇 | Propylene glycol (E1520) | 糖漿、香料溶劑、飲料 | 保濕、穩定香味 |
麥芽糊精 | Maltodextrin | 奶粉、運動飲品、餅乾 | 改善口感、防潮、防結塊 |
乳酸鈉 | Sodium lactate | 火腿、香腸、調理包 | 保水、防止乾縮 |
聚山梨醇酯 | Polysorbate | 奶油、飲料、乳化食品 | 保濕兼乳化功能 |

三、保濕劑在食品中的實際用途
- 維持柔軟口感:
應用於麵包、蛋糕、糖果、果凍等,避免冷藏或長時間放置後乾硬、變質。 - 防止糖類結晶:
如在軟糖或低糖產品中使用山梨醇,有助延緩糖分結晶,保持口感滑順。 - 保濕+防腐雙效:
某些保濕劑(如乳酸鈉)同時具有抑菌作用,有助延長保存期限。 - 幫助溶解香料或營養素:
丙三醇等可作為溶劑,幫助香料均勻混合於飲料中,也能穩定營養素。
四、保濕劑對人體的安全性與潛在影響
✅ 一般狀況下是安全的
目前多數保濕劑如甘油、山梨醇、乳酸鈉等,經過**JECFA(FAO/WHO)與EFSA(歐洲食品安全局)**安全評估,在規範劑量內使用被認為對人體無害。
- 甘油與山梨醇為低升糖指數成分,常用於糖尿病食品中。
- 保濕劑經常進入人體後被代謝為能量或排出體外。
❗ 但過量攝取,仍可能出現副作用
可能影響 | 原因與說明 |
---|---|
腸胃不適 | 山梨醇、丙三醇等糖醇類保濕劑為低消化率物質,過量會引發腹瀉、脹氣,尤其兒童更敏感。 |
長期累積風險 | 若大量食用高加工食品(如即食蛋糕、糖果、飲料等),攝取保濕劑總量可能累積超標。 |
疑似過敏反應(罕見) | 極少數人對某些丙二醇或聚山梨醇酯會出現皮膚或呼吸道過敏反應(如有氣喘體質者需留意)。 |
📌 建議攝取量:
- 山梨醇(E420)ADI每日可接受攝取量為0-50 mg/kg體重/日
- 丙三醇目前無設立ADI,但建議以不引起腸胃不適為限
五、台灣法規怎麼規範保濕劑?
依據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》規定:
- 保濕劑屬合法添加物類別,可依功能使用於糖果、烘焙食品、醬料、飲料等類別。
- 使用時必須標示在成分表中,如「保濕劑(甘油)」或「甘油」等。
- 對於糖醇類保濕劑如山梨醇,若單日攝取量易超標,包裝上**需加註「多食可能導致腹瀉」**警語(如每日攝取超過20g以上)。
六、營養師的建議與實用提醒
✅ 不需恐慌,但應留意攝取總量
-
若孩子常吃糖果、軟糖、餅乾等含保濕劑食品,建議每日攝取量要注意,以免引發腸胃不適。
✅ 鼓勵以天然水分來源取代加工點心
-
比起靠保濕劑維持口感,不如讓孩子多攝取水果、蔬菜、天然穀物。
✅ 看標示選產品,選擇單純配方
-
當成分標示出現多種保濕劑(如山梨醇+甘油+丙三醇)時,代表加工程度高,應控制食用頻率。
溫馨提醒
濕潤好吃,不等於健康
保濕劑讓食品維持柔軟口感、延長保存時間,是現代食品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只要合理使用、控制攝取頻率,對健康不會造成負擔。但若長期依賴加工食品,攝取量不知不覺就可能超標,尤其對於腸胃較敏感的孩子來說,仍需提高警覺。
家長與民眾只要養成「看懂標示、適度選擇」的習慣,就能聰明享受食物的口感,又不犧牲健康。
🔎 免責聲明與資訊提醒:
本文內容僅供營養知識與健康教育參考,並非醫療建議。各類食品添加物的使用皆須依照國家相關法規進行,文中提及成分與健康影響為綜合文獻與研究探討,實際狀況仍依個體差異而異。若有特定健康狀況,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或營養人員評估。
📌 資訊若有修正,仍以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告為準。
參考文獻
-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,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》,2024年。
- FAO/WHO Joint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(JECFA), Evaluation of humectants, 2010.
- EFSA Panel on Food Additives and Nutrient Sources. (2017). Safety of sorbitol and glycerol as food additives. EFSA Journal, 15(12), 5075.
- Chonan, O., et al. (1999). Effect of sugar alcohols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.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, 45(1), 21–29.
- 林淑華(2019)。《食品添加物實用手冊》。華杏出版。
- 黃秋美主編(2022)。《食品科學概論》(第八版)。華格那圖書。